資料簡介
在人類改造自然的進程中,摩天大樓拔地而起,巨型橋梁飛跨天塹,巍峨大壩蓄水成湖,蜿蜒地鐵穿行地下。然而,這些承載著人類智慧與雄心的構筑物并非永恒不變。在重力、環境荷載、地質活動乃至自身材料老化的持續作用下,其結構悄然發生著形變——沉降、傾斜、位移、裂縫擴展。這些細微變化若悄然累積、失于察覺,終將如“千里之堤,潰于蟻穴”,可能引發災難性后果。歷史沉痛警示我們,保障工程安全與人民生命財產,亟需一雙能精準洞察構筑物“健康脈動”的“慧眼”。變形監測,正是這樣一門關乎安全與預警的關鍵學科。
現代技術賦能:傳感器、采集系統與云平臺
現代變形監測的核心在于利用傳感器、自動化數據采集系統和智能云平臺,實現高效、精準、實時的監測:
傳感器網絡:
位移傳感器: 如位移傳感器、裂縫計、測縫計,直接測量結構接縫、裂縫的開合變化。
傾斜傳感器/傾角儀: 測量結構的傾斜角度變化。
應變計: 埋入或粘貼在結構表面(如橋梁關鍵截面、大壩混凝土內部),監測材料受力后的微小伸縮變形。
壓力/荷載傳感器: 監測基礎壓力、錨索拉力、支撐反力等。
測斜儀: 深入鉆孔或安裝在結構內部,測量深層土體或結構的水平位移。
靜力水準儀: 通過連通液位原理,度測量多個點之間的相對沉降差。
自動化數據采集系統:
這些傳感器通常連接到MCU數據采集設備。定時或連續讀取傳感器信號,將其轉換為數字數據。系統可設定不同的采集頻率,適應不同監測需求。
云平臺與數據處理:
傳感器數據通過無線或有線方式傳輸到云端監測平臺。
平臺進行數據存儲、管理、清洗(剔除異常值)。
利用內置算法進行數據分析與計算,將原始數據轉換為直觀的變形量(如位移值、沉降量、傾斜角)。
生成實時曲線圖、變形趨勢圖、報表,直觀展示監測結果。
設置預警閾值,當變形量接近或超過安全限值時,平臺自動通過短信、郵件、微信推送等方式發出分級預警,通知管理人員。實現數據的遠程查看、歷史追溯、多項目集中管理。
傳統變形監測主要依賴經緯儀、水準儀等光學儀器,進行人工逐點測量。這種方式存在明顯不足:效率低、耗時長、受天氣和視線條件限制大、數據獲取頻率低、數據處理滯后、難以實現實時預警?,F代技術通過傳感器網絡自動化感知、數據采集系統高效傳輸、云平臺智能分析,改變了這一局面。它實現了全天候連續監測、數據實時/準實時獲取與處理、自動化預警、大范圍多點同步監測、遠程集中管理,顯著提升了監測的及時性、準確性和可靠性,為工程安全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。
免責聲明
客服熱線: 15267989561
加盟熱線: 15267989561
媒體合作: 0571-87759945
投訴熱線: 0571-87759942
下載儀表站APP
Ybzhan手機版
Ybzhan公眾號
Ybzhan小程序